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古城居民来自天南地北
作者:李郁英 巴…  文章来源:惠州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7 23:47:35  文章录入:枯毛  责任编辑:枯毛

   第一次移民潮:多为官兵及家属和建城工匠

    平海古城被誉为岭南文化的一块“活化石”,不仅城内古迹众多,更在于这里保留了许多民俗和民间艺术,保留着古朴、盛大的民俗活动。记者来时没能赶上传统的节日,不能亲眼目睹盛况,但据西北村民小组组长汪洁介绍,这里节日的活动很多,元宵有闹花灯,农历三月三有摆戏台和抢炮台,端午节有赛龙舟,中秋有拜月会,还有民间庙会、文化艺术节等,都是古城展示丰富民俗文化的时候。每个村都有传统项目参加表演、巡游,如东门村有凤舞,南摆村有舞龙,西北村有鲤鱼舞。此外,古城还有舞狮、摆盘、扮景、唱渔歌、唱戏等,热闹非凡。

    平海古城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可以说与它曾经是个移民城镇有莫大的关系。根据考古发现,平海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但直至元朝末年,平海却还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人口很少。汪洁从2003年开始探究平海姓氏与人口源流。他根据《惠州府志》、《归善县志》等相关文献资料及平海镇内的家谱、族谱和相关的碑刻材料,通过走访老人,了解到明清时期平海有两次移民潮。第一次即是因为明朝在平海建立军事卫所,移民了一批建城工匠、官兵及家属。当时卫所的官兵来自常州、顺天昌平、安庆、浙江定海、湖广、福建、广州等地,实行军队世袭制,世代居住在卫所。

    第二次移民潮:以商人为主,来自附近地区

    第二次移民潮出现在清朝,这一次移民主要以经商为主。清朝初期,平海被清政府列为海防重镇,由于军队的需要,到平海经商和定居的人开始增多。与第一次移民潮的移民大部分来自外省不同,这次移民潮的移民则大部分来自岭南地区及附近地区,包括福建莆田,广东五华、陆丰、博罗、潮州等地,以种植、卖鱼、打铁、开办豆腐坊等为业。汪洁的祖先也是在那时由安徽合肥断桥村迁入的,当时在平海东门城外开办饼行加工场,行号“源兴”。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将各自家乡的风俗文化带到了平海,并与当地渔民的风俗文化相互交融、碰撞,最终培育了平海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如在庙会中以人物扮演唐僧取经、昭君出塞、水淹金山等戏剧场面参加巡游的节目,都带有明显的中原民间文化色彩。起源于明代洪武二十八年的平海凤舞,则又有岭南地方戏曲的特色。

    古城形成的风俗——摆盘,据传是当时为了迎接、犒劳回城的军队,当街集中摆放各种美食进行庆祝而逐渐形成。也许正是这些民俗活动把来自各地的移民维系在一起,才让大家在小城里和谐共处。

    本报记者李郁英 巴 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