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保护文化遗产--把“舞鲤鱼”舞出广东舞出国门
作者:袁治平  文章来源:惠州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9 21:41:53  文章录入:枯毛  责任编辑:枯毛

    为纪念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6月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广州举行了以“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省民协领导和一批专家学者在会上各抒己见。省民协理事、惠州市民协理事、惠东县平海镇文化站站长蔡景题为《保护平海古城文化遗产,建设和谐平海》的发言赢得一片称赞。

    5年致力濒危军声研究

    平海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平海渔歌、平海舞鲤鱼、平海楹联、平海军声等都是当地具有数百年历史而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


舞鲤鱼

    平海军声又称平海“军话”,是一种含有官话成分的混合型汉语方言。它是以北京语言为基础,融入粤语、客家话、闽南话等,以及本地语言特色的“方言”。平海军声的使用地域主要集中在惠东县平海镇和港口镇的埔顶村、东海村,现在只有1万多人会讲,已面临濒危边缘。在平海出生并在这片热土成长的蔡景,本身就是平海军声的传人。他从北京的语言学家口中获悉,平海军声是中国语言的“活化石”,感到非常震惊。于是,蔡景和北京、广州的语言学专家学者合作,对平海军声的起源、发展、特色作了长达5年时间的调查研究,终于完成了《平海军声》一书,并于今年4月出版。该书对平海军声的研究、保护、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协助平海参评“舞鲤鱼特色之乡”

    平海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地每隔3年就举办民间艺术节,全镇20多个村都组队表演,仅民间舞蹈就有舞龙、舞狮、舞凤、舞麒麟、舞鲤鱼等近10种。蔡景通过到外地观摩学习,发现舞龙、舞狮、舞凤、舞麒麟等在广东各市都有,但是舞鲤鱼却是广东绝无仅有的特色舞蹈,而且舞鲤鱼的习俗在平海古城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粤东沿海特色。于是,蔡景深入到有舞鲤鱼风俗的几个村庄,请民间老艺人讲述舞鲤鱼的历史传说,观看几个村庄不同风格的舞鲤鱼表演,并集各村所长,创造出一套动作优美、配乐动人、表演细腻逼真、造型变化无穷的舞鲤鱼舞蹈,并在平海各村大力推广。

    在蔡景和当地其他热心人士的努力下,平海镇的民间文化艺术得到发扬光大。2006年3月,平海镇被评为“惠州市楹联特色之乡”和“舞鲤鱼特色之乡”;2006年12月,又被授予“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钟城文艺》被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 

    多年来,蔡景热心民间文学创作,他从2003年起担任内部交流刊物《钟城文艺》主编,每季度出版一期。去年6月,中宣部调研组到惠东调研,对《钟城文艺》评价甚高,认为一个镇级文化站能编辑出版如此高质量的文艺刊物实在难得。该刊物还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

    平海历来有创作楹联的习俗,春节和婚嫁喜庆活动都贴对联。为了繁荣对联创作,蔡景牵头组织平海楹联爱好者经常开展楹联研讨、创作、交流活动,还自筹资金编辑内部交流刊物《平海联苑》。他还逢年过节组织书法家义务为村民书写对联。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