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平海160年前口岸贸易繁荣
作者:赖金朗  文章来源:惠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7 21:15:59  文章录入:枯毛  责任编辑:枯毛

   本报讯 (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曾喜锦)近日,记者接到惠东县平海镇一热心读者汪先生的报料,称平海古城发现一块清代道光年间的石碑,记者随后赶到平海,看到了这块石碑,发现石碑上刻有“道光二十五年”的字样,照这样推算,石碑有160年的历史。由于年代比较久远,字迹模糊,汪先生遂敷上白灰,碑文才比较清晰。

    经细看,碑文大部分字迹可以辨认出来,这是一道朝廷关于维护口岸正常贸易的禁令。从碑文内容看,主要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当时口岸官吏对商贩的勒索私抽屡禁不止。其次是针对口岸贸易出现的弊端朝廷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而且从碑文的开头部分也可以看出,这是一道规格很高的朝廷禁令。碑文的内容反映了平海在清代就有了比较繁荣的口岸贸易,而且与外国也有了较频繁的贸易往来。

    平海地处东南沿海,很早以来商贸业就非常发达。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朝的时候,随着外来经商者和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商贸交易逐渐向古城的东门城外发展。至今,平海镇的草街、鱼街、米街、猪仔街、灯笼街、打铁街以及潮州会馆、梅州会馆、广行会馆等清代建筑商住区等尚保存完好。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平海镇根据自身得天独厚的海港优势,商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尤以该镇的碧甲码头为最。目前,碧甲码头已经成为重要的商贸码头,1996年经省有关部门同意正式启用为对外开放码头,去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原则上同意碧甲码头升格为一类口岸。

    据悉,这块新发现的碑文对研究清代的律法与清朝对东南沿海的口岸贸易和对平海当时的口岸商贸业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