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没有公告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汇款帐号
留言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 平海巽寮旅游网 >> 平海古城 >> 古城艺术 >> 渔歌民谣戏剧 >> 文章正文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平海渔歌:生于大海的艺术奇葩         ★★★ 【字体:
平海渔歌:生于大海的艺术奇葩
作者:惠州日报    文章来源:惠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7    
 枯燥的海上生活催生惠东渔歌

    据《惠东县志》记载,惠东沿海渔民的远祖属原始“民”,又称“后船民”,是我国南方“百越族”的组成部分。另据《惠东渔业志》记载,惠东民的先民从福建、潮洲一带通过买卖或逃亡迁入,分布于平海、稔山范和与鹤咀等港湾。民长期过着海上漂流生活,极少上岸,生产单一,生活枯燥。“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是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宋史书曰:“户,生于江海,居于舟楫,随潮来往,捕鱼为生”。

    原惠东县文化局副局长、惠东渔歌第三代传人陈志祥介绍,惠东渔歌是粤东渔歌的浅海渔歌,从宋朝开始就传入惠东沿海一带。惠东民长期面对大海、蓝天,自然而然地就选择了以歌自乐、以歌解忧的生活,直接催生和发展了渔歌。久而久之,在海上枯燥生活的这一特定环境里,广大渔民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上一两首渔歌了。

    渔歌是渔民的精神支柱,让人在艰难的生活中获得信心和勇气

    稔山镇范和村今年72岁的老渔民、渔歌第三代传人苏妹告诉记者,小时候,她与父母等亲人长年生活在海上,平时除了捕鱼、休息,其它时间都基本在唱渔歌,“高兴时唱,空虚时也唱;见面问候时唱,坐下来倾谈时也唱。有时在捕鱼时也唱,此外,在回港避风、祭祀、节庆、婚丧等场合,更是大唱渔歌。”唱渔歌成了渔民们惟一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包括民生活、生产、思念亲人、唱海、唱鱼等等。苏妹在海上度过了30多年后,在上世纪60年代才告别祖辈居住的渔船上岸生活。她说过去的生活那么艰苦,是渔歌给了她精神支柱,给了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渔歌品种繁多,结构单一,均用潮语清唱

    惠东县文化局副局长李学忠介绍,惠东渔歌品种繁多,经组织专门人员普查,目前采集到20多种。主要有“啊啊香调”、“啦打嘟调”、“香啊香调”、“贤调”、“嗳嗳调”、“罗茵调”、“嗳嗳嗳嗳调”、“唉唉调”、“哎哎调”、“嗳嗳嗳调”、“弯介调”、“啊调”和“嗳嗳调”等13种。

    李学忠还介绍,原始渔民在海上作业,生活条件非常恶劣,他们在唱渔歌时根本不可能有乐器伴奏,也不可能将乐器搬到船上,所以只能清唱,这种唱法一直流传到现在。由于渔民大部分说潮话,渔歌便自然用潮语来唱。渔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结构较为单一,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上下句结构,一唱一和,反复进行(内容更换,结构不变)。另一类是四句式结构,与现代四句式歌词相似。

    惠东渔歌曾唱进北京,港口渔歌手苏墨水、苏带心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经过历代渔民的传唱,惠东渔歌内容不断丰富,旋律日臻优美。新中国成立后,在许多著名音乐人的重视下,惠东渔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一度闻名全国。1956年,港口渔歌手苏墨水、苏带心参加了全国民间歌曲调演,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5年,惠东县歌舞团带着独特风格的惠东渔歌对唱、说唱节目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使惠东渔歌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对现代音乐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以惠东渔歌为素材的现代音乐作品大量涌现

    陈志祥说,惠东渔歌对现代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惠东渔歌的歌词源于生活,深入浅出,语句淳朴,不虚构,通过叙事、叙物、叙情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真实反映了渔民们的生活和劳动,使人了然于心,对现代歌词的创作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惠东渔歌的曲调更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近年来,惠东县一些音乐工作者以惠东渔歌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如歌舞和器乐曲《春满渔港》、歌曲《我叫阿哥免相思》、《思亲曲》、《大海啊,蓝色的乐章》、《南海明珠双月湾》,舞蹈音乐《友爱》、《赶潮》以及说唱《赞海花》等。广东省著名作曲家施明新、杨庶正、徐东蔚等采用惠东渔歌素材创作了《娶新娘》、《织网》、《海上渔歌》、《渔家四季尽春光》等。上世纪60年代,中央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渔歌剧《南海长城》,其音乐素材就取自惠东渔歌和汕尾渔歌。

    惠东渔歌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全县渔歌手仅剩10多位

    惠东渔歌经历了传入、兴盛、濒危的历史阶段。到了“文革”期间,惠东渔歌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被列为庸俗、伤风败俗的歌曲,禁止传唱。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渔民后代弃渔从工;再加上音像制品、电视媒体、流行歌曲等越来越多地进入渔民生活,许多渔民逐渐忽视了自己的传统歌曲,致使惠东渔歌处于濒危状态,传唱者越来越少。

    前段时间惠东县文化部门对此展开了普查,发现目前全县渔歌手仅剩10多位,而且大部分上了年纪,主要分布在平海、港口、稔山和盐洲等镇。在记者采访时,这些老年渔歌手在表达了要复兴惠东渔歌的心愿后,即兴表演,娴熟地唱起渔歌。今年已91岁高龄的稔山镇范和村村民徐廿四,是目前年纪最大的惠东渔歌传唱者,也是惟一的第二代传承人。

    古老渔歌仍不时在婚嫁、亲人团聚、生日庆宴等场合响起

    记者了解到,即便在惠东渔歌濒危、唱手很少的今天,在港口镇、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稔山镇、平海镇和盐洲镇等沿海部分地区仍保留有唱渔歌的习俗,并在婚嫁、亲人团聚、生日庆宴等场合被运用。陈志祥说:“唱渔歌就是渔民叙述事物最淋漓痛快的方式,比如久别的亲人团聚,他们会很自然地边拥抱边哭边对唱渔歌,通过渔歌对唱表达他们的离别之苦,表达他们盼望团聚的急切心情。在庄重的结婚仪式上,双方亲人通过渔歌对唱,叮嘱新人要勤俭持家、孝顺父母,并祝福新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记者在稔山镇范和村采访时,今年55岁的第三代渔歌女传人李娘带手舞足蹈地走进来。原来,李娘带当天刚参加了她侄子的婚礼,并与她侄子的娘家对唱了2个多小时的渔歌,唱得声音都哑了。知道记者来意后,李娘带当即用沙哑的声音又唱起渔歌。在场的第二代渔歌传人徐廿四、第三代传人苏妹、苏妈劳等也一起应和起来。尽管她们年岁已高,但唱出的声音仍圆润动听。

    采取5项措施,制定5年计划,保护和振兴惠东渔歌

    惠东渔歌处于濒危状态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文化等部门的高度重视。早在1992年,该县文化局就组织编辑了多年来挖掘、搜集、整理的原始材料。从2000年开始,该局每2年召开一次惠东渔歌座谈会。今年8月,该县将惠东渔歌向国家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目前此项申报已经通过省有关专家的审核。

    该局负责人介绍,为有效保护惠东渔歌,该县将采取5项措施:一是建立惠东渔歌保护基金会;二是成立保护惠东渔歌的相应机构;三是每3年举办一次惠东传统渔歌演唱会;四是让传统的惠东渔歌走进惠东旅游区,使传唱惠东渔歌成为惠东旅游景点的一大特色;五是每3年召开一次传统惠东渔歌研讨会。与此相应,该县还制定了未来5年的保护和振兴计划,即在2006年召开惠东渔歌研讨会和组织一台惠东渔歌文艺晚会;2007年编辑惠东渔歌原始资料专集和惠东渔歌音乐创作作品集;2008年组织成立惠东渔歌演唱队,举办惠东渔歌大赛,培养渔歌音乐创作人才;2009年定期举办由各渔村参加的惠东渔歌演唱、演奏会,逐步培养惠东渔歌演唱新人;2010年成立惠东渔歌研究所培养专业人才。

文章录入:枯毛    责任编辑:枯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平海酥鱼(鱼饼)
    惠东平海舞凤艺术被列入省非…
    平海渔民出版渔歌集
    平海将渔歌和楹联引入课堂
    千村鱼龙舞祥瑞 万户楹联写华…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惠州旅游网

    Copyright 2002-2012 www.pingha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惠东县巽寮双月旅游服务有限公司 粤ICP备12000112号 
    客服QQ: QQ群:72257576 电话:(0752)8502525 8509525 13652763274 13652776383 13902657725 传真:(0752)8500525
    声明:本站部分双月湾、海龟湾、巽寮湾、海滨温泉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