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没有公告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汇款帐号
留言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 平海巽寮旅游网 >> 平海古城 >> 平海简介 >> 古城独语-军声 >> 文章正文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注意]军声渐稀龙舟唱断         ★★★ 【字体:
民俗申遗-军声渐稀龙舟唱断
作者:南方都市…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6    

  惠州市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其民间文化艺术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据今年惠州市文化局的一次初步普查,惠州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及其艺术形式主要有:古语言文字、口述文学、传统民间艺术、传统工艺与技艺、民俗等五大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惠州每年都有民俗文化消亡或者濒临灭绝,保护民间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现状
  
  平海军声
  只剩一万人会讲
  平海军声,又称平海军话,是一种含有官话成分的混合型汉语方言,它是由于古时平海建城、守城的将士和民工来自四面八方,加之一些遭贬谪的官员流放此地,南腔北调的人们长期聚居,形成了以北京地方语言为基础,融入广州、客家、闽南等话以及本地话的一种语言,它是近代汉语的活化石。
  一些汉语言学家认为,中国语言好比一条长廊,语言发展作为一条链条,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中间有一个环节,就是近代汉语。“平海军声”很可能就是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中间缺少的这一环节。但根据普查,现在平海只剩下10000多人还会讲此话,已经到了濒危边缘。

  
  白眉拳绝迹
  龙形拳后继无人
  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林慧文介绍,在岭南地区乃至港澳台、东南亚一带都产生过影响的白眉拳是清末明初惠州桥东人张礼泉开创,但现在在惠州几乎绝迹,只有香港还保留有白眉拳馆。清末明初,惠州另外一位拳师林耀计创立的龙形拳也曾风靡一时,现在惠州只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会,却没有传人。
  惠州的李家拳始自清末民初,集舞狮、舞麒麟、拳术、冷兵器于一体,是中国武术中南拳的五大拳种之一,但如今却是后继乏人。此外,建于清同治元年的惠东梁化林家武馆,是广东清代著名武馆之一,曾培养了“南方五虎将”,如今也已销声匿迹。
  林慧文说,令他更为痛心的是发源于惠州的东江麒麟舞,东莞市的清溪镇、樟木头镇的麒麟舞都是从惠州传授过去的,但在这次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时,麒麟舞被东莞率先上报上去。
  此外,惠城区小金口镇乌石村的舞白鸽狮,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有完整的套路、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但一直都只是表演,没有音像、文学资料记录下来。
  
  纸扎龙头
  最后传人92岁
  林慧文告诉记者,惠州的竹艺业、纸扎工艺业历史上较为发达,出过不少工艺大师,但随着许多老工艺大师相继离去,一些工艺就此失传。纸扎龙头曾是惠州手工工艺中一项绝活,据了解,现在惠州只剩下一位92岁的老人会纸扎龙头,且至今没有传人。
  林慧文对记者说,在佛山,许多手工工艺都保存发扬得很好,其中扎狮头已经成为该市一个品牌,惠州一些舞狮队现在还需要跑到佛山去买狮头。此外,惠州的传统刺绣、竹编、泥塑、镶嵌等传统手工工艺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客家龙舟
  不少唱本已失传
  源于广府的民间说唱木鱼书,被惠州人改编成客家龙舟说唱,民间文学家称其具有“山歌近客谣近粤”的特点。林慧文说,如今会唱客家龙舟的人如凤毛麟角,不少唱本已经失传。
  从广府引进惠州的舞大头狗(狮)、东江地区流行的舞白鸽狮、来源于客家山区的斗牛舞……都曾经是惠州地区传统的狮子舞中花样繁多、各具特色、别地少见的民间艺术,如今会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行动
  
  搜集民间文学三套
  据惠州市文化局有关人士介绍,20世纪80年代,市文化局成立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领导小组和编辑委员会,对全市民间故事、歌谣、谚语进行搜集和整理。各县(区)也不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各乡镇,调查了解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情况。如惠东县文化局组织业务骨干到黄埠、港口、盐洲、平海等乡镇采风,通过开座谈会、邀请民间艺人即席演唱、观摩演出、录像等形式,搜集、挖掘、整理了一大批民间渔歌素材。惠东县文化局组织创作人员在参照惠东渔歌素材的基础上创作、改编了大量的深受群众喜爱的渔歌。如《赞海花》、《春满渔港》、《港口之歌》、《渔家乐》等。龙门县文化局把蓝田瑶族舞火狗活动改编成舞蹈搬上舞台,并获得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银奖。
  
  办民间特色之乡活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从本月25日开始,惠州将展开“民族民间特色之乡”与“民间艺术师”评比活动“民族民间特色之乡”的评比,主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根据民间艺术的特点,评比分为民间造型艺术和民间表演艺术,它们分别包括民间绘画、书法、剪纸、纸扎和民间舞蹈、木偶、皮影、飘色、龙舟等;“民间艺术师”则在民族民间特色之乡“项目的创始人或主要传承人和活动骨干中进行评选。
  参与“民族民间特色之乡”评比的乡镇、街道需具备自身民间艺术项目在辖区范围内已有连续10年以上的历史传统,具有地方特色;在当地群众中有广泛基础,是家喻户晓的民风民俗等五项条件。
  
  农民画发展可作榜样
  惠州龙门农民画是惠州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近年来,在省、市以及龙门县三级政府重视下,龙门农民画不仅在龙门县得到了保护,形成了一群固定的创作队伍,而且成功走出龙门,成为龙门县对外著名文化品牌之一。
  龙门县委有关负责人在把龙门农民画与陕西户县、上海金山的农民画产业发展相比较后,提出龙门农民画有良好的区域优势,要很好地发展这一事业,必须要形成龙门农民画是全体龙门人民文化财产的观念,全民参与;同时树立把龙门农民画作为一个产业来营销的市场观念,让群众通过农民画致富,不断壮大创作队伍,引入竞争机制。目前,龙门农民画已经被纳入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文化产业来规划。
  为此,龙门县大力培养龙门农民画画家、到上海考察、到香港、广州、惠州等地办展览,至今该县拥有固定创作队伍600余人,在各地举办画展数十次。今年5月,龙门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龙门农民画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壮大农民画产业就要不断研究开发衍生产品和系列产品,在努力提高农民画创作质量的基础上,下大力气研究开发农民画衍生产品、系列产品,并致力于开发日用品系列,在当地建设以龙门农民画为母体的综合性新工艺生产基地。日前,第一批龙门农民画T恤在龙门民俗文化村向游客销售,标志着龙门农民画衍生产品线的扩张已经打响了第一炮。

  建议
  拯救民间文化不能全推给政府

  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林慧文说,文化保护不能由政府包办代替,政府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保护每个民间文化遗产,拯救民间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投入,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形成尊重民间文化的社会氛围,注意宣传引导,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对接”。
  民间文化的保护与继承不仅在于原汁原味的继承,而且在于因地制宜的创新。不少民间艺术既是文化资源,又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传统文化能否在与现代旅游产业的“联姻”中彰显魅力、体现价值?在我国不少地方,“民俗风情文化游”成为当地旅游业中的一大亮点,有些民间文化成了享誉中外的文化旅游品牌。这种传统文化创新与现代产业开发的“双赢”之举,应当是对民间文化的另一种拯救。

  名词解释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相关文本里的定义,“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采写:本报记者 周松柏 见习记者 林菁 通讯员 林兵 摄影:本报记者 田飞

  平海军话是近代汉语的活化石,但现在会说的人越来越少,到了濒危边缘。   农民画已成为龙门县对外的著名文化品牌之一。

文章录入:枯毛    责任编辑:枯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把“舞鲤鱼”舞出广东舞出国…
    平海民间信仰活动
    平海军话:国家抢救濒危语言
    平海方言—军话的形成与发展…
    平海独特的方言-军声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惠州旅游网

    Copyright 2002-2012 www.pingha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惠东县巽寮双月旅游服务有限公司 粤ICP备12000112号 
    客服QQ: QQ群:72257576 电话:(0752)8502525 8509525 13652763274 13652776383 13902657725 传真:(0752)8500525
    声明:本站部分双月湾、海龟湾、巽寮湾、海滨温泉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